“真是太感谢你们了,不仅帮我们修好了水路,还解开了我们心里的疙瘩。”近日,在彭阳县人民法院调解室,张某、李某紧紧握住承办法官的手。曾经剑拔弩张的两家人,在法院的联动调解下,冰释前嫌、重归于好。
事情的起因,是一场持续半个月的降雨。李某家的院落坐落于张某家的耕地上方,由于院落缺乏有效的排水措施,雨水汇聚后径直涌入张某家的耕地,冲毁了田地和田埂。看着辛苦耕种的土地遭到破坏,张某多次找到李某协商,但双方始终各执一词。协商过程中,双方矛盾逐渐升级,最终引发肢体冲突,导致张某受伤。
今年10月,张某将李某诉至彭阳县人民法院,要求其恢复土地原状、赔偿耕地损失,并以侵害健康权为由索赔医疗费和误工费。一起邻里纠纷衍生出2起诉讼案件,让原本和睦的两家人彻底走向对立面。
为精准找到矛盾症结,承办法官决定联合当事人所在村委会开展现场调查。承办法官和村支书共同前往张某家的耕地与李某家中,沿着田间小路仔细核查被冲毁土地的边界范围及土壤受损状况,顺着雨水冲刷形成的沟壑反复研判水流走向。经过实地勘察和共同商议,大家形成共识,矛盾的核心症结在于排水不畅,只要将道路高处挖平,并在路边修筑地埂,引导雨水流向水渠,就能从根本上避免耕地被冲毁的问题。
来到调解室,承办法官先安抚双方当事人的情绪,随后语重心长地劝解:“新的排水路线我们已经规划好了,来年下雨,大家再也不用担心田地被冲毁了。你们既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,更是沾亲带故的远亲,没必要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,过日子还得往长远看啊……”
一旁的村支书见状补充道:“大家放心,道路整改的事情村委会来协调落实,但你们两家心里的疙瘩,还得多听听法官的劝解。都是乡里乡亲的,没有解不开的矛盾,多一份包容就多一份和谐嘛!”
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,如春风化雨般融化了双方心中的坚冰。沉默片刻后,李某主动向张某表达了歉意:“对不起,之前是我考虑不周,给你带来这么大的麻烦。”张某也回应道:“其实没什么深仇大恨,要是早这样好好沟通,也不至于闹到打官司的地步。法官,我申请撤诉。”
一周后,承办法官再次来到耕地现场,只见规划好的道路在村委会的牵头组织和监督施工下已经修整平坦,排水渠也挖掘疏通完毕。这场因水而起的邻里纠纷,在法院与村委会的联动调解下,既解决了实际问题,又修复了邻里关系,真正实现了“案结事了人和”。(通讯员 赵振华)